MBR膜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套设施
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
“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角度分析,集中的污水系统处理效果要好于分散的处理设施。其治理化程度较高,处理效果更好,运营管理更为。然而集中式处理模式需要具备较完善的污水管网,相应的成本投入也较大。因此在村庄经济水平发达、地形地貌平坦、村民居住点布局紧凑、规模较大的村镇地区采用集中式污水治理布局较为合适。
针对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的智能化方案,由于全村采用一套较为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备,因此智能化系统投放,投入,智能化程度高。可以监测污水处理设施实时运行状况并上传至网络污水管理平台,对该村镇地区各村庄的污水站点信息进行监测设备故障情况。同时利用定位技术对运维巡检工作人员及车辆进行监控,提高实地运维人员工作效率,并为其作出决策支持。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率与质量。不仅如此,智能化设备可将所有污水处理信息实时上传至智能终端形成大数据可视化操作,对不同区域点的水质及设备运维情况作出智能分析,有助于运维人员及时掌握各区域情况,从而进行区域内人员的合理调度。
同时可利用当地地形平坦的优势,采取村与村联建同套智能化污水设备的模式。与周边城市距离较近时,还可以将农村地区污水纳入城市**管网进行统一智能化处理,由此扩大了地域范围,在分摊成本的基础上也可以使智能化系统更好发挥出效果。
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
我国目前大部分村镇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由于村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形地貌差异大、村民居住点较为分散的原因,难以用单独一套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全村的污水。在此情况下只能根据村民居住布局特点进行分区收集,在一个村庄设置多处污水处理设施点,收集处理相应区域产生的污水。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对管网的要求低,建设方式更为灵活,成本更低。
针对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的智能化方案,由于村内污水处理设施分散且数目较多,因此智能化系统投放难度高,投入成本高。可以采取低智能化设备与人工巡检相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智能化设备进行检测基础运行状况并实时上传数据信息,例如污水泵工作时长、污水流量、风机曝气量、实时用电量等。自动检测污水站片区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或异常,将信息上传至物联网在线信息显示系统,当设备异常时报警,方便运维人员及时到所在地进行检修。由此可见,对于分散式的污水处理,其安装自动化系统通常仅能监测污水处理设施基础运行情况,对运维人员及时检修设备起到辅助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并且可以实现较为且稳定的污水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