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染污水处理设备
一、污水处理步骤:
(1)污水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的调节区,实现均衡水量、水质波动,截留大块悬浮物,防止系统堵塞,并进行初步曝气生物降解;
(2)污水进入预反应区后进行曝气阶段,控制曝气系统的曝气量,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曝气,溶解氧浓度达4mg/L,**物经活性污泥生物降解;
(3)曝气阶段在预反应区投加改性填料,悬浮微生物及填料载体微生物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吸附污水中可溶性**物,经历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系统污泥浓度升高、污泥容积负荷增大,进一步缓冲水质、水量和有毒有害物质对系统冲击,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有效防止污泥膨胀实现污泥减量化;
(4)污水进入主反应区后,通过控制曝气系统进行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随着曝气时间的推移,微生物完成生物降解后,停止主反应区的曝气,进入沉淀环节;
(5)活性污泥通过重力沉淀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反应池底端,处理后的污水位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反应池*,控制沉淀时间为45~60min;
(6)待污水沉淀完成后,位于反应池底部的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收集装置定期将剩余污泥清扫并集中处理,每年清扫一次,*单设置污泥处理系统,位于反应池*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泵或者气提工艺经片器排出反应系统,根据处理水质确定单次排水量,通过调整排水气提入水管开孔高度或者排水泵安装高度确定排水量,排水量占总池容15~20%;
(7)通过控制系统对曝气、沉淀、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微生物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通过控制曝气量、主反应区污泥回流实现微生物的选择,进行脱氮除磷,系统末端设置片器,杀灭致病细菌和大部分病原体,再结合远程监控系统,*专人值守,直至水质达标。
二、各工艺单元设计
(1)调节池。功能:调节进水水量和水质,自动控制垂直流湿地的布水。调节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D×H=12 m×2.5 m,有效容积约230 m³。主要设备:设有电动阀20套,功率0.75 kW;配溢流堰。
(2)垂直流湿地。功能:污水通过重力,从上至下流经生态湿地进行物理处理和生化处理。1座,20组,2布1膜。尺寸:20 000 m²。停留时间5 d。主要设备:设有回流泵1台,功率为7.5 kW。种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美人蕉(Canna indica L.)等植物,种植密度不**16株/m²。
(3)生态塘。功能:进一步净化水质,构建微生态系统,带来生态及景观效应。1座,2布1膜。尺寸:2 400 m²。有效容积约5 000 m³,停留时间1.25 d。主要设备:设有除磷投加系统1套,含计量泵2台;种植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菖蒲(Acorus calamus L.),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等,种植密度不**16株/m²。
(4)表面流湿地。功能:降低各污染指标浓度,基本达到出水水质要求。1座,2布1膜。尺寸:4 920 m²。停留时间约0.5 d。主要植物:种植鸢尾(Iris L.)、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等,种植密度不**16株/m²。
(5)水平流湿地。功能:进一步降解**物和反硝化脱氮。1座,2组,2布1膜。尺寸:10 000 m²。停留时间>2.5 d。
主要设备:设有碳源投加系统1套,含计量泵2台;应急排放泵1台,功率N=15 kW。
(6)监测。包括实验室、中控室等。1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 000 m²。
(7)太阳能电站。为监测等提供电力,占地1 500 m²。主要设备:设有太阳能电池板360块,共79.2 kW。
(8)出水泵房。功能:监测出水水质,为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主要设备:设有声波液位仪1台;COD在线监测仪1台;NH3-N在线监测仪1台;TN在线监测仪1台;TP在线监测仪1台;pH在线监测仪1台。
印染废水主要来自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整理工段。生产工段的特点决定了印染废水具有“高浓度、高色度、高pH、难降解、多变化”五大特征。一般情况下,COD平均为800~2000 mg/L;色度有的甚**达1000~2000倍;pH一般为10~13;BOD5/COD为2.5~0.4。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成分复杂,生物难降解物多,脱色困难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