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膜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设施
一、技术简介
在含原水中引入原位反应生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界面氧化作用将水中电中性的难以去除的As(III)转化为电负性的易于去除的As(V),并利用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吸附作用将水中As(V)吸附形成颗粒态;进一步地,颗粒态在后续的接触过滤单元中得以过滤去除。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滤料介质表面会逐渐形成复合氧化物滤膜,并在实际工程运行中,滤膜生成厚度会逐渐增加构成除的另一道屏障。
二、工艺流程
具体如下:
(1)增加复合金属氧化物原位制备与投加、控制系统;
(2)将滤床上方30%的滤层(即滤膜厚度的部分)更换为新砂,新砂在水力分级作用下至滤床下方;
(3)将复合金属氧化物前驱液投加到含原水中进行充分反应,将As(III)氧化为As(V),并将溶解态转化为颗粒态;
(4)颗粒态经接触过滤单元过滤,水中得以去除;
(5)每隔一定时间(2年左右),将滤床上方30%的滤层(即滤膜厚度的部分)更换为新砂;在滤池反冲洗操作过程中,下层滤料在水力分级作用下至滤床上方,而新砂则移至滤床下方。
三、关键技术
(1)复合金属氧化物原位制备技术
配制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的前驱液,在除过程中,前驱液通过原位反应获得原位生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原位制备过程中,可根据待处理水中浓度、As(III)与As(V)形态比例以及共存离子等特征,优化前驱液不同组分复配与组成配比,从而获得配比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实现As(III)与As(V)同时去除。
(2)复合金属氧化物氧化-吸附除技术
通过复合金属氧化物氧化、吸附等功能协同与耦合,大幅提高除性能。其中,界面氧化作用将非离子态As(III)氧化为电负性As(V),同时,复合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溶解作用促进了吸附剂表面特性的变化与表面活性吸附位的生成。
(3)吸附-接触过滤除技术
在一个单元中完成As(III)界面氧化、吸附剂还原溶解与As(V)吸附等反应过程,从而实现溶解态向颗粒态的转化;通过接触过滤单元实现颗粒态去除。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复合金属氧化物在滤料表面负载形成除的另一道屏障。
四、技术优势
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接触过滤强化除技术充分发挥了跌水曝气-接触过滤除铁除锰水厂的工艺功能,在水厂现有工艺的基础上实现的强化去除,具有很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1)包含有微生物菌剂自动投加装置,该装置可根据来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调整投加的生物菌剂的种类和数量,使投加菌剂与生物反应池中的其他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更适用于给水质的生物生态系统;
(2)包含有曝气控制装置,通过曝气控制装置控制生物强化池内DO(溶解氧)的浓度,从而保证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适宜生存环境,提高生物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同时还避免了因为人为的误操作而造成的系统运行故障或出水水质不稳定。
水污染防治效果
(1)设置有生物强化池,并通过微生物菌剂自动投加装置向生物强化池内投加菌剂,菌剂的量根据生物强化池中的水量水质定时定量投加,菌剂与生物反应池中的其他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更适用于来水水质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本技术对于水处理的效果,提高出水水质。进一步的,生物强化池通过添加一种或数种微生物菌种或微生物群,与其他**物降解菌混合组成生态系统,从而优化污水中原有的降解微生物群落,提高降解菌群的活性,增加降解菌群的数量,以达到强化微生物降解目标污染物能力的目的。通过采用生物强化手段,污水处理系统生物载体上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有所增加,不仅可实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快速启动,而且可有效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通过曝气控制装置控制生物强化池内DO(溶解氧)的浓度,从而保证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适宜生存环境,提高生物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同时还避免了因人为的误操作而造成的系统运行故障或出水水质不稳定,实现生化系统的、低能耗运行,在保证系统稳定脱除**物的同时,更有效的在含盐量高条件下实现了系统的快速启动
(3)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供氧设备以进水COD浓度和生化池中DO浓度为主要监控指标,并将这两项指标传输给精度控制器,精度控制器根据这两项指标控制生物强化池的供氧设备,供氧设备根据生物强化池中的需求输送氧气,因此,与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相比,可实现节能20~30%
(4)池设置有加装置和加管,剂能通过加装置和加药管自动投加到池中,并且池内间隔交错设置若干折流板,增加水的曲折流动菌的传播,使污水净化处理更加彻底,出水水质更加安全
(5)集水池、调节池、生物强化池、沉淀池和池的**部均开设有维修孔,因此方便检查各池的状态且当出现故障时,便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