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施系统方案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施系统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所采取的是以丝状菌为主体的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其发展历程久远,是基于水工程微生物学等学科发展而兴起的水质处理方法。在水处理工艺中,负责日常污水处理的微生物一般处于稳定期,以保证水质处理效果稳定、效率较高。在曝气池中的菌胶团处理完水中的污染物后,出现蓬松颜色变暗等特征,然后经过二次曝气池过滤工作后的细菌,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传统污泥法的优势是,节约成本,主要靠微生物处理水质,性较高。这类方法在去除 BOD 以及悬浮物质时效果显著,可以达到 93%。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施系统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处理工艺是连续循环曝气池,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新形式,但与活性污泥法又相差较多,其采用的是连续循环曝气装置,水力流态不同于传统曝气池中水力流态,工艺的负荷较低,且含有延迟曝气装置。它一般不设有初沉池,在处理过程中对于高物含量的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作用。这种工艺、便捷、易操作,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但是由于其污水停留时间较长,工艺流程中的电能消耗较大,经济性较弱。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也是当下污水处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艺方式,由于生物膜处理工艺水平,与生物膜自身的生长载体状态直接相关,因此,其质量之间差异较大,一般主要分为固定床和滚动床,两种主要方式,固定床中,主要以生物滤池为主要代表,在生产实践中也较为常见。
污水的生物可处理程度,目前主要采取污废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与污水的铬法化学需氧量(COD)的比值进行表示,也叫污废水的可生化性(B/C)。依据研究和经验总结,当B/C大于0.45时,称为易生化,污废水的生化性能优异,经过以生化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后就可直接符合环境要求;当B/C在0.3~0.45时,称为易生化,污废水的生化性良好,污废水经主体工艺处理后,出水可满足大多环境要求;当B/C在0.2~0.3时,称为可生化,污废水尚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处理工艺除生化工艺外,还需进一步强化后续处理工艺,才能符合环境排放要求;当B/C在0.1~0.2时,称为难生化。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所采取的是以丝状菌为主体的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其发展历程久远,是基于水工程微生物学等学科发展而兴起的水质处理方法。在水处理工艺中,负责日常污水处理的微生物一般处于稳定期,以保证水质处理效果稳定、效率较高。在曝气池中的菌胶团处理完水中的污染物后,出现蓬松颜色变暗等特征,然后经过二次曝气池过滤工作后的细菌,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传统污泥法的优势是,节约成本,主要靠微生物处理水质,性较高。这类方法在去除 BOD 以及悬浮物质时效果显著,可以达到 93%。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施系统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处理工艺是连续循环曝气池,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新形式,但与活性污泥法又相差较多,其采用的是连续循环曝气装置,水力流态不同于传统曝气池中水力流态,工艺的负荷较低,且含有延迟曝气装置。它一般不设有初沉池,在处理过程中对于高物含量的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作用。这种工艺、便捷、易操作,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但是由于其污水停留时间较长,工艺流程中的电能消耗较大,经济性较弱。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也是当下污水处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艺方式,由于生物膜处理工艺水平,与生物膜自身的生长载体状态直接相关,因此,其质量之间差异较大,一般主要分为固定床和滚动床,两种主要方式,固定床中,主要以生物滤池为主要代表,在生产实践中也较为常见。
污水的生物可处理程度,目前主要采取污废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与污水的铬法化学需氧量(COD)的比值进行表示,也叫污废水的可生化性(B/C)。依据研究和经验总结,当B/C大于0.45时,称为易生化,污废水的生化性能优异,经过以生化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后就可直接符合环境要求;当B/C在0.3~0.45时,称为易生化,污废水的生化性良好,污废水经主体工艺处理后,出水可满足大多环境要求;当B/C在0.2~0.3时,称为可生化,污废水尚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处理工艺除生化工艺外,还需进一步强化后续处理工艺,才能符合环境排放要求;当B/C在0.1~0.2时,称为难生化。